柳州铁一中学划归柳州市管理已经历了十个年头。十年来,学校锐意求变、扩容强质,更上一层楼,赢得健康发展。2014年又获得教育系统最高褒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柳铁一中的成功源自什么?其名校地位是如何在办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得到不断提升?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末,《柳州日报》记者深入学校采访,并将推出系列报道,让大家一起感受柳铁一中的办学魅力。
生本教育润物无声 文化引领名校品牌
——柳州铁一中学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十周年成果探访之一
又是一年金秋九月。迎来新学子的柳铁一中校园秋阳黄花风雅韵,月影晨露翰墨香。欣欣向荣的柳铁一中,吸引了各方目光。
“柳铁一中是柳州教育事业的优质品牌。”今年年初,市委书记郑俊康到学校调研,充分肯定了柳铁一中的办学目标和成果,他鼓励“柳铁一中应当办成百年名校,发挥优势,把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团队输送给柳州更多的兄弟学校。”
龙城市民不经意间回眸,2004年9月柳铁一中正式移交柳州市政府管理至今,增添了柳铁一中优质教育资源的柳州教育事业如虎添翼,绽放于柳州教育舞台的柳铁一中发展如鱼得水。
十年间,柳铁一中的办学规模从1000余人增加到近4000人。校舍面积增加了2. 38万平方米,扩大了二分之一。政府先后投资近6000万元,建起崭新的图书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不断改善的办学条件,淬炼出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文化氛围浓厚的现代化“花园式校园”。
十年间,柳铁一中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更是获得引人注目的提升。2005年入市后首批招生三年后创造了辉煌成绩:文、理科总分全市状元,9人上清华北大、一本上线48.22%、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9.8%。此后,历年高考均有突破,2012年,清华北大人数升至16人、2013年升至18人、2014年升为19人;一本上线率也逐年提高,到今年已超过70%。今年实考分,柳铁一中理科进入广西前十名的就有6人,文科进入广西前10名的有4人,均居广西之首,同时连续获得广西文科状元。
十年高歌猛进,十年惊羡不断。
“柳铁一中育人能力超强。”业内人士由衷赞赏。从勇敢承受社会压力的招生,到从容接受多方检测的高考;从草木寄情路石能语的校园文化环境到“扶轮”“五心”精神的厚重文化底蕴;从“五条彩色通道”涌现名师团队到“责任教育”“人文素养培养”和“生本教育”层层相因的教育创新设计……融入柳州大教育的柳铁一中不断求索着育人的新途径,努力开创着办学的新局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走进柳铁一中的人会发现,优异的高考成绩仅仅是铁一中人潜心育人目标值的一种表征。秉承“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的办学理念,铁一中人怀抱着“鼎新之园”“幸福之师”“成功之子”的办学理想,依循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品牌荣校、文化育校”的办学策略,通过高屋建瓴延续不断的通盘设计和扎实有效关注细节的实施举措,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着最适合的教育。
站在时代和龙城人民期待的高度上,柳铁一中将学生的发展确定为全人、全面的“两全”。透过无数金灿灿的奖牌、奖杯,柳铁一中这一英明决策在不断得到印证:校园电视台斩获国内、区内奖项46项;参加国际、国内、广西创新大赛获前三甲16项;参加国际、全国、广西32个金、银、铜、一等奖;学科奥赛奖年年创高;坚持了12年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出书四册……
加入柳州教育大家庭后,柳铁一中十分珍视融入地方教育后获得的广阔新平台,不遗余力地发挥着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头作用。柳铁一中先后与市民族高中、四十中、市三中、融安高中、柳城中学、三江中学等兄弟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为柳州教育事业谋发展、创新之计。先进的管理经验、丰硕的教学成果,吸引了区内外南宁、桂林、贵港、四川、山东、贵州等多地学校到柳取经学习。
繁育夭桃艳李,自然下自成蹊。开放的多元的交流,柳铁一中声名远播,扎实行走在“区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创优道路上。
闯关冲隘 破茧成蝶
——柳铁一中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十周年成果探访之二
2005年7月,炙热的空气笼罩着龙城。在柳州市一中和市三中的中考招生现场报名点,学生和家长们望着大屏幕上的“柳州实验高中”如坠云雾之中:“什么时候开办了这么一所新学校?”无怪柳州市民百姓的茫然无知,铁一中从“铁”姓改为“柳”姓,且更名为“柳州实验高中”,连本校的师生都有些惘然失措。而这一年,也正是学校“入市”招生的第一年。
“急呀!嗓子都说不出话了。”回想当时招生的情景,校长胡冬梅语速急剧加快,“别的学校报名处都排起了长龙,而我们的报名处门可罗雀。”那一年,为了招生,几乎是全校总动员。然而,直至招生结束,全市30个6A+成绩的学生,没有一个报柳铁一中,900多名总分A+的学生,铁一中也仅招到100多名,出乎铁一中人的所料。
“‘养在深闺人未识’呀!”柳铁一中校长和老师们如此感慨。其实,这是一所颇有历史的铁道部和自治区的“双料”重点高中,只因归属企业而与地方少有交集,加之“实验”二字更加重了市民的陌生感,以至于招生遇冷。铁一中的老师们急了,如何才能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贡献给柳州、贡献给社会呢?
移交属地管理是改革的正确举措,而现实的处境却尴尬而残酷。铁一中人面临着一场兴衰之战。校长胡冬梅和老师们陷入深深地思考中:“入市”意味着什么?管理体制变了,办学环境变了,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是思想必须变,否则,我们就不是改革者,而只会被改革大潮冲得乱了方寸。学校过去的一切荣耀,不是今天可以顶在头上的光环,唯一可以伴随我们“入市”的,只有锐意进取的“铁一精神”。听了校长激励的话语,老师们有了一种“赶考”的意识,他们不气馁、不失落,对校长说:用尽全力拼三年,三年后一定都让柳州老百姓重新认识我们、接纳我们、欣赏我们。
“如果不奋起,那就只能‘泯然众人矣’。”从大学毕业就到铁一中任教,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块教育沃土的胡冬梅校长更是着急。她是一位颇有思想的改革者,具有很强的开拓意识,决定带领大家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她同时又是一位精细的管理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关注学校的发展,对学校的工作事必躬亲,身先士卒。校园常常闪着她的身影,教室时常见她听课,只要不出差,她每天都要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听课指导。在她的带动下,校领导班子每周随班听课已成为一种常态,“凤麒之队”年级组更是制定了周详的方案,全程落实精细化管理,像父母一样关心、关爱孩子。
经过三年的拼搏,2008年铁一中打响了“入市”后高考的第一炮:一举夺得文、理科总分全市状元,9人上清华、北大,一本上线率达48.22%、本科上线率99.8%。这一响当当的高考成绩犹如巨石入水,在柳州教育业界和市民百姓中激起层层波浪。
“如果我们把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语录悬挂在办公楼大厅的正墙,这种“信托”表达的是所有铁一中人的教育价值观,它支撑着铁一中闯过改革的隘口,跃进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管理创新 因人定制的“凤麒之队”
——柳铁一中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十周年成果探访之三
2008年柳铁一中打响“入市”后高考第一炮是该校敢于亮剑的“凤麒之队”(年级主任崔林凤、廖燕麒率领的教学团队)。
这是一个重科研、讲效率、最善战、最能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在雷厉风行、干净利索的特级教师崔林凤的带领下,屡战屡胜,所向披靡:2002年勇夺广西理科状元,2005年摘取柳州市理科状元,2008年囊括柳州市文、理科状元,2011年再度摘取柳州市文、理科状元,北大、清华录取人数实现两位数,2014年问鼎广西文科状元,北大、清华19人,实现了状元的“大满灌”。
是什么信念赋予了这个团队那么大的力量?是什么秘诀让他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高考奇迹?
带着疑问和感叹,我们采访了该校胡冬梅校长。胡校长向我们解答说:质量立校的保证在教师队伍,锤炼一支敬业精业、身怀绝技且敢于亮剑的教育教学战斗团队是我们首当其冲的任务。
早在新世纪到来之初,柳铁一中的改革蓝图中,就有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实行“扁平化”管理,把管理的重心下移,各个环节把守的关口前移。于是一个年级组团队建设的高潮迅速掀起,“凤麒之队”便是率先锻造成熟的团队之一。
面对“入市”首批招生的困境,年级主任崔林凤对“凤麒之队”全体战友说:“全市中考状元没来,并不等于我们培养不出高考状元。我们要同心协力,用行动证明我们的实力。”
严峻的形式下,崔老师和她的团队依旧激情铿锵,信心满满,以一种挑战当前舍我其谁的豪迈,开始了“亮剑”行动。
他们根据学生的学情制订出了三年规划目标,研究了学科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改革,将关注点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
一切总体规划都必须通过管理来贯彻落实。从高一开始,他们就严格抓好优良习惯的养成。每天的晨读,每个学生必须都要准时到。作为年级主任的崔林凤更是率先垂范,每天都早早来到教室,巡查学生的早读情况。
“记得有一次崔老师的脚被扭伤了,可她仍然坚持巡视早读,师生们都无不为之感动。”廖燕麒说,“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头人给我们树立榜样,才让我们的老师更尽责。”
勤于职守只是创造奇迹的基础,有了“勤”,自然会接着有“各显其能”的种种精彩。三年付出,终于换来了惊人的效果。
依然是凭借管理创新的优势,“凤麒之队”在面对2011级新生时,毫不含糊地说:“行!”
2011年,柳州市中考招生再度进行改革,学区推荐生扩大,等级划低,除了一批优秀学生外,还有一批成绩平平的学生进入柳铁一中。面对基础薄弱学生多,后进面大的特点,“凤麒之队”再度亮剑。
“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如何对孩子们量体裁衣,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崔林凤告诉记者,“凤麒之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创造一切条件让让每一位学生考入理想大学。”
对于尖子学生,他们制订了“清北团方案”,开设学科奥赛和培优课程,让他们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对待特长学生他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一个不想上高中只想去职校的黄雨舟保送上了北京大学,也让发明“痴人”何兴平顺利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
“凤麒之队”的“因人定制”在今年高考中再创奇迹:获广西文科状元、理综状元、理科总分(实考)广西前10名他们占6人,文科广西前10名他们占4人,一本上线率超70%,北大、清华、港大录取人数达20人。
“金刚龙”的霸气从何而来
——柳州铁一中学回归属地政府管理系列报道之四
16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应届一本上线600人,上线率达到61.4%,中考入口6A+、5A+的学生最终上清华北大的成功率达82.6 %,17 人次获奥赛区级一等奖……这是三年前“金刚龙”团队带出的高考成绩。这个以80后为主力,平均年龄30岁的教师队伍,龙头是年级主任龙玫,副手是年级副主任黄明刚老师,团队由此得名。这只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金刚龙”,在三年后的今天,正摩拳擦掌迎接新课改下的第一届高考,信心满满地准备再创辉煌。
科学严谨、智慧管理——“金刚龙”前行的保障。没有规矩,难成方圆。2012级学生踏入铁一中伊始,“金刚龙”年级组就以抓好常规,强化纪律教育,强化时间观念为切入口,确保科学有序的教学秩序养成;班主任工作细致到位,在风生水起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各班妙招叠出:李中海老师所带班级以习惯养成卡为载体,通过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学生针对性自主选择、同学老师追踪监督,整个班级风清气正;李美明老师以寻找典型树立榜样为载体,培养孩子的正能量;罗凯元老师通过开展体育运动,在竞技比赛中,培养孩子集体荣誉感。在与学生们朝夕相处中,教师们的全身心投入,得到学生的感动与信任,全年级18个班,每个班都有一本感人的故事。年级工作、班主任工作双管齐下,科学有序的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让整个年级洋溢着激情与活力,教学也在这既严肃又活泼地氛围中有序开展。
团结奉献、勤奋钻研——“金刚龙”腾飞的翅膀。2006年组建团队之时,年级主任龙玫也就三十多点儿,她却笑称自己是“老人”,正是在这位大姐一样的领头人带领下,团队中很多刚刚从教的年轻人快速成长,纷纷登上了学校20佳、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等闪亮的平台。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带的第一届,“金刚龙”之队备受关注。龙玫深知这次课改是挑战,也是契机,更是一次突破,关乎生存与荣誉。她率领整个团队发扬善于研究的精神,在科研中保证课改的落地实施。年级的数学组、物理组承担了自治区2个A类课题,其研究成果得到自治区教科所的高度评价。在“金刚龙”的影响与带动下,全校掀起了关于“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的大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碰撞思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研讨”中领会课改精神,在“研讨”中改变观念。“常青藤公开课系列”是老教师为年轻教师搭建的学习平台,也是“金刚龙之队”优秀教师薪火相传的法宝,以老带少,同舟共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范式,金刚龙之队老师们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参与微课的研究与制作,并将这种交往互动、个性化服务的教学形式恰当地运用到日常教学里,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一系列富有创新意义的教改举措相继展开:“三一重工”规范了孩子们各学科的学习习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新课改论坛”让“课改春风”拂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胡冬梅校长常说:“一所学校的成功,关键是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用教师的付出换来学生学习的高效。他们抓教学质量真是‘拼了命’。”金刚龙之队的老师们正是这样,“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执著用心、满怀热情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朝气蓬勃、全面育人——“金刚龙”不变的追求
学生的成长、成功才是一个年级的成功。老师们最大的骄傲便是每位孩子的梦想都能绽放。“金刚龙之队”秉承着“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坚持科学知识人文素养两手抓,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金刚龙之队”合理有序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走出“半个人”的世界,从而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每年的春秋游,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经历,让学生在接触社会、走向大自然中提高综合素质;“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激发孩子们奋进拼搏团结一致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探访柳州市老人福利院”,关爱老人,奉献爱心。“柳州市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增强使命感,做有为社会主义青年;“十八岁成人礼”,明确承担社会责任,履行成人义务······孩子们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成了自身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全面的人格养成,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在刚刚结束的各科奥林匹克竞赛中,“金刚龙”硕果累累。数学获省级一等奖6名,物理获省级一等奖6名;其中管大为以全区第一,邹润著以全区第五的成绩进入省队。化学省级一等奖4名;其中谢杨以全区第二,易澍以全区第六的成绩进入省队。而罗文阳也以全区第一的成绩拿到2014年生物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银牌。
过去的成功已定格,新的成果正在酝酿。 “金刚龙”团队提出“激扬高三,快乐高三,承载使命,奋斗终生”的高三口号,正霸气十足地发起新一轮高考冲锋。
“玉武”之队的“和”字诀生本经
――柳州铁一中学回归属地政府管理十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生本”二字对于柳州铁一中学的“玉武”之队有着特别亲切感。2007年,由该校唐纯玉、卢武两位年轻教师为带头人组成的年级另一支年轻队伍——“玉武”之队时,他们就将目光盯在了学生身上。当时针对年级组青年教师多,思想活跃和年级刚实行扁平化管理的特点,他们就提出了年级管理的核心是学生,教师工作的重点是学生,班级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学生。年级组的教学与管理要体现学校 “以能本管理促生本教育”的理念,要围绕着一切为学生,为学生一切的“生本教育”来运行。
做学生精神的导师和教学的牧者的“生本”理念,让“玉武”之队找到了工作动力的源泉和年级前进的方向。他们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实施课堂改革、开展文体活动、开办家长学校等措施,创新年级管理方式,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学生教育方法,并以十大工作室(对尖子学生挖掘、培养的‘刘红工作室’、心理健康辅导和训练的卢武‘家文化工作室’、后进生的潜力开发的‘唐震工作室’、创新学生文体活动的‘水哥工作室’、教学改革和质量研究的‘国军工作室’、奥赛培训的‘敦元工作室’、党员发展及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的‘璆姐工作室’等等)作为“生本教育”的载体,把每个老师纳入到了“生本教育”的实践工作中,明确职责,细分责任,实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生本教育”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提高了年级的凝聚力,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在“玉武”之队,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自己的个性成长规划,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的步伐。年级组还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建议,为学生制定开设各种文化补习小组或特长辅导训练班,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让“尖子生”吃得饱,“普通生”吃得了,“特长生”吃得好,“潜能生”吃得到,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源,实现“了解学生,让教育有的放矢;尊重学生,让个性闪耀光芒;依靠学生,让课堂充满灵动;为了学生,让人生走向幸福”的“生本”目标。
“玉武”之队的“生本教育”让一批批学生崭露头角、茁壮成长。2010年他们把一个来自水果摊上的自卑男孩培养成了自信满满、阳光灿烂的青年后保送上了清华大学;2013年又摘取了广西文科状元,将18名尖子学生送上了北大、清华,而其中就有一位是小学被老师和家长喻为“朽木不可雕”的顽皮男生。才女贾彬彬同学对文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年级组就为她搭建成长的平台,让她的创办的《采薇》杂志破茧而出,同时她还凭借在校园电视台自编、自导、自演的《同桌的你》获得中国校园电视节优秀节目评选的终极大奖——“金犊奖”。 喜欢发明创造的王胤奎同学以《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的AAEO插座的研究与设计》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同时获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优秀奖。不少学困生、特长生也因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而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为自己的人生出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柳铁一中“玉武”之队的“生本”经。
瞧瞧咱们的年轻人
——柳州铁一中学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十周年成果探访之六
“铁一中就像一台大熔炉,让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大学毕业分到柳铁一中刚五年就带了两届毕业班的年轻教师牛萍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深有感触。
几年前,龙城学生和家长多是出自“有经验的老教师多”这一因素而选择铁一中。现如今,除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外,“理念新、有活力、有钻劲”的年轻骨干老师更成为人们选择这所名校的重要原因。
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是柳铁一中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通过对年轻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让校史、“三爱精神”等铁一中的优良师风师德慢慢浸润他们的内心。同时通过师徒结合、团队引领等模式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水平。根据学校制定的“五年成熟期”教师培养计划,铁一中涌现出了一批龙城市民共同“点赞”的优秀教师。
化学教研组被公认为铁一中带徒最有章法的团队。“团长”邓玉华是一名年轻的老教师。在她的组织和团队的培养下,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柳珊珊在全国的赛教课上屡获殊荣并得到教育部专家的肯定。“一名教龄仅五年的教师,能够上出这样的课,背后必定有一个强大的教研团队。”专家犀利的指出。
“在学校按质评星的制度下,向老师依然毫无保留,没有一点私心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向辉的徒弟高震对自己的师傅满是感激。在师傅的眼里,徒弟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她希望徒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语道破了青年教师们成长的关键,如今李刚、桂芳、麦琪、刘红、赵庆涛等一大批年轻教师已成长为柳铁一中的中流砥柱。秉承铁一中的“三爱”精神,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
“我希望我的老师要像关心学生一样关心自己的孩子!”铁一中校长胡冬梅屡次袒露心声。你没有听错,爱生如子、爱生胜子已成为铁一中的教师高尚的职业风范。
“高三的学生到了关键时期,不能因为我的困难而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为了让学生们平稳度过高三,一心扑在班级工作的本届高三(16)班班主任赵庆涛,把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和自己的爱人都送回了东北老家。每当想孩子,他只能静静的看看电脑桌面孩子的照片。
“李老师一个假期都带领我们研究、做题。”物理教研组组长李刚是学校物理奥赛教练,作为一名研究型、实干型的老师,他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却像班主任一样要求学生写周记,记录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无微不至地关心、关爱着孩子。”同事、领导都对他赞誉有加。今年,他带领的物理奥赛小组获得了全国竞赛6个省级一等奖、2人入区队的优异成绩。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年轻教师研究新课程、践行新课改的劲头更足了。学校每学期都进行年轻教师新课程展示课,年级组每周都有亮点课,教研组每月都有研讨课。“龙玫日记”“麦琪风格”“刘红现象”等等已经成为了学校年轻教师研究的内容和成果。
“每天送来最早的,接的最晚的肯定都是铁一中老师的孩子。”学校邻近幼儿园老师一语中的。正是由于有很多像李刚、赵庆涛这样一批爱生胜子的老师,才成就了柳铁一中学子的辉煌。
<!--article end-->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